监察执法三处邀请专家解决难题 督促煤矿分类预警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河南局监察执法三处辖区现有正常生产煤矿15处,其中6处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复杂、极复杂,叠加近期极端天气影响,面临地面防汛与井下防治水双重压力。
监察执法三处坚持执法与服务并重,在严查隐患筑牢煤矿安全防线的同时,靠前指导,助力煤矿全面提升汛期应急处置能力。水文地质复杂、极复杂煤矿全面升级水害治理模式,从“以井下治理为主”向“以地面区域治理为主”转变,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进入汛期以来,面对当地发布的暴雨橙色及以上预警,该处辖区受影响煤矿共计14矿次,主动撤出井下作业人员2807人次。
开展明查暗访除水患
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龙田煤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田煤矿)水文地质类型极复杂。近日,按照监察执法计划,监察执法三处对其开展明查暗访。
监察员来到龙田煤矿副井口准备下井时,该矿总经理侯河龙说:“今天我们没生产,正在清理井底水仓。井下巷道水有点大,咱别下井了?”
“还是下去看看比较放心。”监察执法三处处长孙永飞说。
下井后,监察员被眼前的场景震惊——在井底大巷中,夹杂着煤泥、沙子的水流漫过膝盖,行走十分困难。
“你确定这是在清理井底水仓吗?”一位监察员问道。
“我们新布置的一个采煤工作面里段受顶板薄基岩上部含水层威胁,正在放水。”侯河龙道出实情,“工作面顶着水回采很危险,迟早要放水,不如先试试,看水位水压能不能降下去。从4月就开始钻孔放水,钻孔数逐渐增多,出水量由每小时100立方米逐渐增加到目前的每小时554立方米。但是,这都在我们能控制的范围内。”
监察员蹚水来到该工作面,发现8个顶板放水孔同时在放水,巷道底板被冲出一条2米多宽、0.5米深的流水沟。
“疏放水前,你们是否开展可疏性评价,是否编制区域疏放水方案?有没有按规定对放水孔进行固管耐压试验?”监察员提出一连串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侯河龙回答:“我们制定了放水措施,并已对放水孔进行了固管耐压试验……”
看到工作面运输巷水沟淤堵,涌水横流,形势危急,监察员当机立断,责令该工作面立即停止放水,撤出所有人员。
升井后,监察员查阅相关资料,并证实该工作面顶板含水层疏放水前未开展可疏性评价,也未编制区域疏放水方案,放水量远超预期。
对此,监察执法三处督促该矿邀请邻近的河南能源集团焦煤公司防治水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指导。
经防治水专业人员论证,该矿这一区域顶板水量大、可疏性差,决定在原切眼300米外布置新切眼。目前,新工作面已正常回采,正常涌水量少于每小时10立方米。
“多亏你们及时检查指导,帮助我们消除风险隐患,保障了工作面顺利生产。”侯河龙说。
督促煤矿强化应急处置
日前,孙永飞带队到安阳鑫龙煤业(集团)红岭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红岭煤矿)井下检查。行至采煤工作面车场口附近时,监察员矿灯上的人员定位系统标识卡忽然发出警报,提示“危险,请立即撤离”。
红岭煤矿董事长陈树涛称,可能是井下正在进行瓦斯电闭锁试验的提示。
孙永飞要求陈树涛立即向调度室核实情况。
“刚才是调度室收到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后发出的撤人指令。”陈树涛电话核实后解释道。孙永飞要求现场人员立即按规定撤离。
升井后,孙永飞指出该矿应急处置信息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与该矿相关负责人共同学习《河南省煤矿灾害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及时报告和出现事故征兆等紧急情况及时撤人工作细则》,要求该矿联系生产厂家升级人员定位系统,确保人员定位系统能够分类预警。(栗振刚)